股票也有自己的轨道,它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看到的股价波动。波动按空间分为大波、中波、小波;按时间分为长波、短波。时空一组合就形成千变万化的各类行情。其实股市波动就是人心波动。我们甚至可以把K线起伏视为所有参与者的心电图共振。
散户之于波动就如伟人诗作,“大雨落幽燕,白浪滔天.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,知向谁边。”(打鱼船,形象而生动,你说伟人怎么知道今天散户的情况呢?)而机构之于波动就如同万吨巨轮,乘风破浪,但是遇到海啸或者海浪,一样葬身海底(2008年被金融海啸掀翻的巨轮就不少)。
值得注意的是,巨轮本身会制造波浪,嘿嘿,这里有金矿。市场波动有两种:一、是自然波动,二、是人造波动。自然波动鬼神莫测,十分公平,而人造波动则容易让人操控,这也是老鼠仓疯狂的根本原因。
对于股市里的波浪,很多人比较熟悉,因为有位老外发明了分析股市的“波浪理论”。在近三十年洋为中用大行其道的背景下,股市这个舶来品更容易让国人生起对洋人的崇拜。不过,让我迷惑的是,同样用于预测不可知的未来,为什么波浪理论成了科学,八卦易学就成了迷信?有心者多多思考这个问题一定会大有裨益。
先来看看洋人的波浪理论从何而来。一位名叫艾略特的美国人,打仗受了伤在一所海边疗养院休养。估计是一边疗养,一边炒股。炒股亏了就容易郁闷,郁闷了就常去海边溜达。不得不承认,这位洋股民的想象力是超人的。有一天,他看到潮起潮落的海浪突然就产生了灵感,因为海浪的起伏跟股市的起伏很相像。他也是亏得着急了,拼命研究海浪的起伏规律。在他看来海浪的规律就是股市的规律,搞清楚了就可以大发横财。
规律是总结出一些,据说有时候很灵,大多数时候不灵。所以艾略特炒股的最后结果还是亏。但这个洋人很执着,硬把他的研究写成了书。其实在西方,类似理论多如牛毛,也就是好玩,没什么人关注。你看炒洋股发了财的,包括巴菲特、索罗斯、彼得·林奇,等等,没有一个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提到过波浪理论。
可A股一开张,一张白纸。洋人的毛都奉为至宝。于是“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”。没成想饥渴的中国证券界立刻把《波浪理论》奉之如投资宝典,一时间风行天下,洛阳纸贵。要是艾略特泉下有知,一定恨不生在中国啊。
就这样生吞活剥地全盘继承,甘当洋人的徒子徒孙?实际上,所有研究波浪理论的人心里都明白,除了自己的忽悠功力有所提升,得不到一点点投资获利的真本事。
尽管波浪理论没什么用,至多让枯燥的投资增加点娱乐元素,但股市行情变化的确很像波浪。苏东坡大师早有精彩描述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波浪理论用处不大,但股市波浪的用处相当大,那是财富的源泉也是财富的深渊。浪小了,没有行情;浪大了,容易翻船。大家都知道万吨巨轮比打鱼船安全,于是很多人选择爬上巨轮,就像基民。殊不知,火烧连营的时候,海啸来临的时候,叫天天不应啊,船长跟你不是一条心,怎堪托付?截至目前为止,管理层逮到的基金经理类“老鼠.”不到十只,而靠老鼠仓发家的“老鼠”何止千只?
因此,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,上大船的风险其实很大,这个风险是道德的风险,是制度的风险。与其把命运交付给不负责任的“老鼠”们,还不如自己荡起双桨。而且千万不要看不起小船,努力提高性能后相当厉害。
优秀的散户犹如冲浪高手,无论自然之浪抑或巨轮之浪,浪为我用,其乐无穷。仰俯天海之间,舞蹈波浪之上。天气不对了就上岸休息。而大多数散户却随波逐流,进退无度,常常用口号来掩盖失败,“死了都不卖”!(当然死了也就无惧任何风浪了)看官大人.您要选哪种股市人生?乘风破浪的一生还是随波逐流的一生?
还好,我听到你坚定的选择,“乘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!
散户投资者荡起双桨来到股市,如鸿毛之于泰山,如一粟之于沧海。轻之极也,微之极也。一秒钟可以满仓一秒钟可以清仓;任何股票皆可以来去自如;任何操作皆可踏雪无痕;万户之侯不屑一顾,大户之家不屑为友;嘿嘿,切莫因轻微而妄自菲薄,散户优势正在于此.皆轻徽之利也!唯轻微,无孔不入也。